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 张忠强,关键在于通过彩绘让“兔儿爷”眉目间传情
来源:家族网 | 作者:百度 | 发布时间: 2151天前 | 4233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兔首人身,背插护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这是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兔儿爷”的经典形象。

   2017年国庆节期间,记者来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忠强的“兔儿爷”店里进行探访。张忠强表示,“兔儿爷”是老北京人在中秋节时请进家门的吉祥物,未来他要为“兔儿爷”开一家体验式博物馆,传承“兔儿爷”文化。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从明代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节吃月饼、请“兔儿爷”的习俗,从而寓意平安吉祥。说起制作“兔儿爷”的初衷,53岁的张忠强表示,还要源于儿时的老北京记忆。

  【同期】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 张忠强

  儿时的记忆就是小玩意,找一些粘土泥,自己捏,捏完之后几个小朋友自己比,谁捏得像,还有一种游戏,摔小泥盆游戏,大家到处找胶泥,玩胶泥游戏,看谁赢得多,赢得多之后捏各种各样的小玩具,非常高兴,儿时的记忆就是我今天从事泥彩塑工作的动力和梦想。

  【解说】带着儿时的记忆,张忠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拜师学艺,成为了“兔儿爷”制作手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在案板上不断摔打加入棉花的泥土,按压成型,经过磨具粘合,“兔儿爷”的泥坯就这样塑造完成了。

  【同期】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 张忠强

  这是小令旗,“兔儿爷”的令旗,“单挑”,像这样一个小泥坯,经过七八天干燥以后再修坯打磨,上色,这是第一步完成了。

  【解说】张忠强表示,一个“兔儿爷”的制作完成要七八天的时间,虽然流水化的批量生产会提高制作效率,但传统手艺的韵味荡然无存。体现“兔儿爷”韵味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彩绘让“兔儿爷”的眉目间传情。随着时代的变化,“兔儿爷”的外在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同期】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 张忠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品种有三十多个品种了,还有十二生肖的,有“兔儿爷”还有“兔儿奶奶”,品种更加丰富了,但从造型和材料上来看呢,造型上有非常大的变化了,过去的“兔儿爷”面部表情比较威严,像二郎神似的,今天的“兔儿爷”比较可爱了,面部慈祥,甚至有些萌。

  【解说】坐象“兔儿爷”象征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象征事业兴旺,麒麟“兔儿爷”象征学业有成。每当中秋佳节,把这些具有浓浓寓意的“兔儿爷”请回家,是老北京的传统民俗。然而,让张忠强感到有些惋惜的是,承载了传统文化与寓意的“兔儿爷”的制作手艺却面临着即将失传的问题。

  【同期】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 张忠强

  这一坐得坐半天,很辛苦,手因为老弄泥很粗糙,没办法啊,它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工艺,传统的材料,老辈人就这么做,今天还这么做,没办法,所以现在面临着一个学习的人不多,从事制作的人不多,这么一个现象,所以也很着急。

  【解说】张忠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仅有十几位老手艺人在从事“兔儿爷”的传统制作,为了缓解缺少传承人的现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招募了十几位学习“兔儿爷”制作的志愿者。未来,他还想办一个“兔儿爷”博物馆,让人们在体验兔儿爷制作的同时,还能将“兔儿爷”文化传承下去。

  【同期】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 张忠强

  现如今,国外的人到北京来,他要求做个“兔儿爷”。画个“兔儿爷”,我想啊,国外的人都重视本土文化了,我们为什么不更加珍惜呢,要开一家体验式的“兔儿爷”博物馆,这是我的梦想。

  【解说】张忠强说,他不仅想让更多的人在博物馆里体验“兔儿爷”制作的传统手艺,还要将“兔儿爷”带到世界文化的舞台,将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