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赛,在这届与中国时差相对合适的世界杯中,中国企业在世界杯赞助商体系中也迎来“最强阵容”,包括万达、蒙牛、海信、VIVO、雅迪、VR科技公司指点艺境、帝牌共7家中国企业现身本届世界杯赞助商队伍,并涵盖从顶级到区域赞助的三级赞助级别,在世界杯赞助体系创新数量和赞助金额的新高。
市场研究公司Zenith的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共24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将达8.35亿美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的4亿美元,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全球排名第一。
尽管中国足球队无缘亮相,但在世界杯即将开幕的俄罗斯,处处可见中国元素——中国品牌占据顶级和二级赞助商的三分之一,加上赞助球队及球星的企业,以及来自中国的小龙虾、吉祥物、纪念币等等,几乎涵盖世界杯期间的吃喝玩乐。
据国际足联最新公布的世界杯门票销售数据显示,在已售出的2403116张门票中,中国球迷购买了40251张球票,排名各国第九,比西班牙、英格兰等参赛国球迷购买的门票数都多。
按照2014年世界杯为巴西经济带去的整体收益达134亿美元为基数估算,中国球迷此次可能会贡献近10亿美元。
这样一来局势就显得十分戏剧化了,中国足球已经连续缺席了好几届世界杯了,而中国企业对于世界杯的赞助不但不缺席,还愈发的热情高涨。与四年前的巴西世界杯相比,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中国赞助商从1家增至7家,覆盖三个赞助级别,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金主”。
第一和第二级别的赞助由国际足联负责招商,万达在2016年斥资1.5亿美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拿下国际足联一级赞助商,在未来四届世界杯(2018、2022、2026、2030)里,享有国际足联旗下所有赛事的全部广告权与营销权。海信、蒙牛、vivo则成为二级赞助商,占据了这一级别赞助商总数的60%。
当然这仅仅是拿到了世界杯这座游乐场的入场券,为了刷出最佳存在感,国内企业纷纷脑洞大开,各出奇招。有人使出“传统打法”,赞助球队、签约球星。比如,华帝电器赞助了众星云集的法国队,万和赞助了阿根廷国家队,比利时签约长虹(美菱),TCL签约内马尔作为品牌推广大使,乌拉圭前锋苏亚雷斯代言了国美手机。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的“中国制造”可谓随处可见。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吉祥物——名为“扎比瓦卡”的西伯利亚平原狼,即由中国制造。今年4月,专供世界杯的300万对啦啦棒,30多万支球迷扇,20多万支手摇旗,20多万顶帽子已经从温州发货出征俄罗斯。
2018俄罗斯世界杯全球范围的吉祥物也在东莞生产全部完成。此外,赛事场馆的空调被美的、格力承包。还有俄罗斯世界杯纪念币银章是由南京造币厂制造的。行走在莫斯科街头,可以经常看到公交车上有华为标志。比赛期间,华为将与俄罗斯网络提供商MegaFon合作建立5G试验网络,为现场提供提供网络保障。
据统计,品牌知名度每提高1%,就要花费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借助体育赛事,同样的花费可以将知名度提高10%。
能够亮相世界级赛场,本身就说明一些中国品牌已具备了全球竞争的实力。同时,中国企业海外营销意识的提升,也促使更多企业重视起体育营销之路。在以往中国企业赞助欧洲杯等大型足球赛事的案例中,实践已证明赞助费用“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无论是直接提升产品销量,还是间接地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体育赞助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