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奋斗之心不变,广东省话剧院《花好月圆》上演
来源:家族网 | 作者:张韬 | 发布时间: 1962天前 | 2963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12月6至7日,由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出品的庆祝改革40周年大型原创话剧《花好月圆》在广州友谊剧院上演。该话剧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东站)”活动。

《花好月圆》剧照

据了解,该话剧剧本历经近两年的征集、评选以及数稿修改创作,才最终成型。作品讲述西关女人林家宝,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重拾金字招牌,开启了专卖祖传地道西关美食的“林记”小食店的故事。四十年风雨磨砺,随着“林记”从路边摊发展成岭南特色美食店,林家宝也经历着人生的酸甜苦辣。麻石街的改造、网络外卖的冲击、老食客的逐渐搬离,坚守匠心但生意冷清的“林记”面临新的危机。为此,林家宝与带着“林记”手艺另起炉灶的“反骨仔”徒弟陈穗生产了分歧,是“坚守”还是“转变”引发了内部的波澜……

《花好月圆》剧照

出品方希望通过此剧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百姓生活在变,观念在变,但奋斗之人的初心与执着不变,人与人之间平凡质朴的真情不变”的情怀,同时展现广东人包容坚韧、诚实重义、锐意创新的精神。

以小见大描摹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风貌与变迁

编剧杨晓丹试图以一个西关小馆为缩影,映照出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巨大变化。她表示,改革开放40年,让人感受深切的就是“吃”的变化,老百姓从吃不饱到吃得好。而广州以美食闻名,“食在广州”不仅是弛名海外的名片,更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人的精神里和生活中。 “我想以一家老字号小店为切入点,讲述滚滚历史洪流下,一个有关小家故事。”

《花好月圆》剧照

出品方特邀中国著名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操刀”视觉呈现部分。秦立运表示,作品的设计构想是通过舞台把岁月沉淀在青砖、骑楼、麻石的质感里,在有限舞台空间里极大限度地还原广州西关建筑的审美特征和人文风貌。灯光设计为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师李华。整部戏的呈现无论是在细节雕琢还是整体把控方面,都彰显着精良匠心。

如诗如画深入人物内心探寻生活本质

此剧由广东省话剧院于妍、李紫光、申克、李可妮王富国、吴嘉劲等优秀演员担纲出演。他们细致入微的表演,横跨在“40年”的岁月中,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导演杨春荣和朱云峰表示,这是一部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作品。他们希望该作品能像一幅生动的岭南风情画,又像一首温暖的抒情散文诗,追求诗化的意境,淡化戏剧冲突,同时又突出人物的内心表达,以跳跃的手法实现舞台的自由转换,呈现时代的巨大变迁和发展,表现出老广们对理想生活的坚持与追求。正如四十年不改初心的匠心手艺,让人品出幸福的味道。

对于该剧的主题阐释,编剧杨晓丹进一步表示:“芸芸众生都在尘世中忙碌地寻求着生存的一席之地,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选择了善良与温情,选择了不那么荀且的生活,积极地回应时代的号角,寻找生活的意义。”

《花好月圆》剧照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许多的人和事都难回从前,但人心深处的那点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最平凡又最质朴的情感羁绊却是没变的,更为重要的是广东人包容、坚韧,“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不变!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