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站谈起:网络纪录片致新之路
来源:家族网导筒 | 作者:导筒 | 发布时间: 1958天前 | 2674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2018年12月12日,广州图书馆-1楼2号报告厅,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的主持下,举行了名为“网络纪录片致新之路”的主题互动。
   
主持人简介:

张同道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制作人。曾任中国金鹰电视节、上海白玉兰电视节、四川金熊猫电视节、广州纪录片节、卡塔尔半岛国际纪录片节评委。著有《真实的风景》《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电影眼看中国》《电影眼看世界》等学术著作,主持中国第一部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至今已连续发布9年。代表作有纪录电影《小人国》,电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电影眼看中国》《贝家花园往事》《零零后》等。

嘉宾简介:

   哔哩哔哩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
   《人生一串》总制片人王海龙
   “了不起系列”总导演黎振亚

张同道:非常感谢哔哩哔哩让我这样一个老头主持年轻的论坛,突然觉得我心脏跳的加速,今天来了很多支持我们的朋友,业界的大佬,今天是三个会在一起。

我非常高兴谈论一个年轻的纪录片,我做了这么多年纪录片的研究,也拍了这么多年纪录片,长期被冠一个标签,你们观众“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平均年龄40岁以上甚至更高,主流观众都要在30岁以上,好像拍纪录片的是老头,看纪录片的也是老爷爷。这个状况确实是值得忧虑的,为什么纪录片这么美好的内容不能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多年,秀才造访十年不成,思考了十年也没有解决的问题,直到十年我看到一个网站,一出来一串音符Bilibili,我看到在这个网站有一群执着热爱纪录片年轻人,他们拍纪录片方法也跟我们很不一样,看了就说,这样就把本来分散在各处观看的人群,通过弹幕组织成了一个社区,类似于影院的联动效应,我更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在写蓝皮书的时候有一个现象,让我有一点点思考,《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的时候收视率还可以,但是属于中等,没有看出它的天赋,结果在网站上火了,我就在看,同样一个内容为在电视播出的时候是中等的收视率,到了网络上就变成了一个“网红”。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分众时代的到来,研究纪录片怎么走向年轻人。


叶君 / 萧寒《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今天探讨纪录片年轻的话题,首先是朱老师,是上海纪实频道创建人之一,又是北京纪实频道的艺术总监,是传统纪录片的代表,又做了最新纪录片的顾问,您说说怎么把原来电视纪录片思维转化成网络思维?

朱贤亮:谢谢大家!也谢谢同道!今天有这么多老朋友、嘉宾,我非常高兴,我说一下我到哔哩哔哩的感受,最大的感受,刚开始和同道想法一样,第一次告诉我哔哩哔哩想请你去的时候,我还问了一下哔哩哔哩是什么?完全没有搞清楚,现在在哔哩哔哩待了一年半了,我特别喜欢哔哩哔哩那些年轻的用户,有句话:年轻人是我们的将来,同时年轻人也是我们纪录片的将来。能够做一些让年轻人喜欢的纪录片,让他们爱上纪录片,就像刚才李总说的,在B站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纪录片,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而且我们刚刚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得到了社会上好多纪录片人,纪录片团队的支持,大家都知道,刚刚同道提到我在《故宫修文物》2010年这部片子在B站的爆红是一个高质性的事件,到目前为止这部片子在B站播放量是360多万,不到400万,到了第二年我们的纪录片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就是出现了B站自己作为主要出品方出品的《人生一串》和《历史那些事》,《人生一串》达到播放量是惊人的数字4500万,我在故宫修文物》10倍以上,《历史那些事》到现在还没有播完已经达到1000万播放量,这三个数字,《我在故宫修文物》当时已经是一个爆款300多万,到了现在1000多万,4000万,年轻人看纪录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从利润方面证明我们的路是走对了,年轻用户越来越多看纪录片,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更多的,年轻人爱上纪录片,非常感谢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嘉宾,希望大家都能支持我们,继续在这条路上努力。

张同道:也谢谢朱老师,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这次转身年轻了20岁。

朱贤亮:至少老的慢一点。

张同道:20岁还不只,年轻了30岁,带着18岁的心脏开始工作,我看到朱老师总是喜气洋洋就到我这里来了,谈话的语气总是向奏音乐一样,我知道他工作很愉快,因为他总是和年轻的节目风格,年轻人一起工作。这里有一张年轻憨厚的脸他的名字叫做张延利,延利的特点用我比较没心没肺的想法,基本上想不起来他,但是每到关键时候,一回头他就站在你背后,你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白求恩式”的人物,他对纪录片界太重要了,就像一阵风一样,同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传播着纪录片的信息,带动着纪录片的气氛,今天现场听听延利如何看待年轻的纪录片。


陈英杰 / 刘执戈 / 金颖 / 张岳明 / 赵云泽 / 李根《人生一串》(2018) 

张延利:谢谢张老师,说的我后背发凉,确实很荣幸,这几年参与纪录片行业活动包括策划组织比较多,因为之前工作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B站纪录片的成长特别是今年,从去年年底开始,为大家提供了比较好的机会,《人生一串》这部纪录片我第一次看到应该是3月份在海龙的办公室。

王海龙:第一个全场看到这个片子的人,我在和朱老师第一次见面,和B站负责纪录片同事见面,聊合作也是在延利鼓励和登山活动里面。

张延利:在B站整个发展过程当中,让更多的人看到优质的纪录片,我当时和海龙聊《人生一串》,这个在电视上播出有些困难,在B站上有些优势,很巧合把这个事情帮助大家促成了,这个可能就是同道老师提到的,无论是为这个行业也好,无论是从个人发展也好,能为大家发现好的片子,又在适合的平台播放,这个就是我做的一些事情。

今天很奇怪,昨天在传统机构发布会上面,场子坐的人很少,但是今天场子全坐满了,过道也站了人,去年在1号厅了不起匠人发布会,也是爆满,今天2号厅爆满,同样是新媒体机构,这说明什么?现在年轻人对纪录片的关注,新媒体平台对纪录片的投入越来越大,可能为大家提供了优质的作品,优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现在对于从我们家里大家有线电视看的越来越少,直接投屏,更多通过移动端,B站也好,其他移动端也好,通过手机端屏幕小,现在有投屏软件直接投到电视上,这个可能也是未来纪录片发展一个方向,同样也是对于传统媒体如何和新媒体融合,台下我做的史延总的纪录片《创新中国》,在电视播出同步也在B站播出,弹幕效果非常好,包括和一些纪录片导演沟通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愿意上B站?B站的弹幕会给导演创作一些反馈,直接的交流,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在B站看到越来越多更好的优秀的纪录片。


史岩 / 史慧 / 胡博 / 裔欣 / 孙超 / 吴小满 / 王婧榕 / 孙泗淇 / 章莹 / 刘昀 / 何青《创新中国》 (2018) 


张同道:我最早听朱老师讲他们搞一个片子叫《人生一串》,拍拍麻辣烫,麻辣烫有什么好拍的,都是街边摊,结果拍火了,你怎么把麻辣烫拍火了?

王海龙:《人生一串》从6月份开播以来到今天,我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公开的活动,之前一直在幕后,今天算是跟观众正式见了面了,先在这里代表两个出品方哔哩哔哩和旗帜传媒和主创导演团队感谢观众们的厚爱,招待不周。我今天有点小激动,我纪录片启蒙源于中国90年代一部纪录片,当时我们在学校课间日常放假,专门去图书馆借出这部纪录片的台本一页一页读,就是《望长城》导演刘孝礼老师,今天他也来到了现场,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是我们真正的偶像。


刘效礼《望长城》 (1991) 

我们和B站合作开玩笑的说,我们一开始是想做一个美食节目,作为一个美食节目来讲,我听说B站的老大CEO陈锐是成都人,B站首席运营官李旎是广州人,如果是一个美食节目只要不做败,大体不会被直接拒绝掉,所以就是去了,聊了之后,很开心,这个节目被年轻观众喜欢,可能有一个我们的想法放在里面,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样,我们经常说年轻人有梦想,热血,追求自由等等,这个都对,我们可能忽略了年轻人生理特质,年轻人基本上都是饥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做一档美食节目,可能就必须拿食欲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入口来跟大家谈其他的问题,这样的话,我想年轻的观众应该是爱看这样的节目,剩下的就是我们做的工作,最后节目在食欲方面还算是可以,其他的问题和内容也聊了聊,确确实实这部片子的播出结果是超出我们制作创作团队的想象,这里面也看到了真正的观众是什么样的,以及B站交互式的观看方式下,对内容的二次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能力,对我们鼓励非常非常大。每次观众在片尾弹幕上的感谢,更让我们受宠若惊,所以我觉得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愉快和高兴的过程。谢谢张老师。


张同道:“了不起系列”确实了不起,我们蓝皮书早就关注你了,你还是要跟大家讲一讲,怎么把一个普通的题材作出这样的效果?

黎振亚:刚刚王导说他招待不周的时候,我想回应一句:谢谢款待!我们整个团队其实是一个互联网重度用户者,首先团队基因会决定一个团队他的出彩,他的品相和内容上的方向,其次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新媒体纪录片的领域,所以一开始完全从用户的角度感知这样的题材和这样的创作思路,包括今年我们来到了广州纪录片节和去年的感知又会发生一些迭代和不一样,去年我们在发布“了不起系列”的时候,我们用户群锁定还是90后,今年经过一年的发展,刚刚B站宣传片也说的很好,G时代年轻人已经成为现在主要的消费纪实内容群体,他们是95后、00后,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在消费我们现在的纪实内容。

我们在用户变的越来越年轻的过程里面,我们去感知这样的题材要做怎样的升级,为什么《人生一串》可以这么火?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一部作品,他做到了现在新媒体纪录片几点,第一点是创新做的非常好,现在95后和00后年轻人他们真正意义上被互联网原生原住民,他们从小接受的信息量是像我们这种80后、90后的N倍,他们对信息量戏曲是巨大的,他们看到的东西,他们知识涵盖面远远超过我们想象,新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有吸引力的。“新”在什么地方?第一题材新,这可能是一个基础,如果题材不够新,我们看到这个题材的角度就要新,《人生一串》就是做了一个美食的题材,但是做这个题材的角度是非常新的。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视频表达的语态上,融入到现在年轻人他们熟悉的语态里面,语境里面开发这样的纪录片,是和年轻人产生关联的利器和方法。

张同道:非常感谢他的分享。今天已经是一个经验不足式的时代了,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走在我们前面,谁该向谁学习,提出了新的问题,以后大学评职称可能要比谁更小,因为仅仅经验是不够的,世界在变,我们的思维也在变,玩法也在变,美国两位大佬还没有来得及读完大学就都下海了,一个创办了微软,一个创办了facebook,我们看到哔哩哔哩也有两个非常年轻在我看起来都是学生,跟我的研究生差不多,结果在一个论坛上他是老总,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假如我们不想从这个时代战车抛下去,我们就需要放下我们自己曾经倚重的历史和经验,跟年轻人一起奔跑,谢谢大家!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