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鲁迅之烦恼
来源:家族网地产风声 | 作者:内幕君 | 发布时间: 1819天前 | 9805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我们追求的安全感,从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1


1912年5月,31岁的鲁迅北漂,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一个叫“绍兴会馆”的地方。房子很老旧,比他爸爸的爸爸年纪还大。


当年鲁迅爷爷点翰林待考后补,也住这个会馆。


入住的第一个晚上,鲁迅收获了五腥级体验:“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肥虫三四十,乃卧桌上以避之。”


要不是房租特别便宜,以他的烈性,估计得开怼,写个《肥虫正传》啥的。


后来见多了臭虫,鲁迅也就适应了,实在睡不着便挑灯码字,《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就是这一时期所作。


那时的北平算是小城,远没有上海、天津、广州繁华,放在今天充其量顶个二线城市。


那时的鲁迅还是个普通文青,影响力不如吐槽大会的李诞,更不是什么舆论领袖。一米六的个头走在街上,了不起眼。


稍有慰藉的是,任职北洋教育部的他,也算捧着铁饭碗,生计不足为虑。而且工作十分轻松,可以从他日记中看出,无须996:


晨九时至下午四时半至教育部视事,枯坐终日,极致聊赖。


不上班的时候,鲁迅窝在出租屋里抄碑补帖,或者去琉璃厂集市闲逛,淘上几本旧书。清末民初的玻璃厂,是全北京文青酷爱的打卡点,在街上晃一圈,撞上于右任、张大千、齐白石都不稀奇。


就这么过完七年,到了第八个年头,烦恼袭来。


和今天的大多数北漂一样,中年男鲁迅要买房了。



2


1919年,鲁迅想把母亲和三弟接来北平,但会馆不收留女眷,加上住宿条件恶劣,孝子鲁迅心想,那就买个房吧。


按理说,鲁迅这样一个纯度百分百的刚需,选个上车盘就得了,他偏要一步到位。花半年时间,看了十几处房子,最终认购新街口八道湾一个大四合院。


买完后,他跟朋友分享购房心得:“我取其空地大,儿童们好游玩。”


有多大呢?


三进院落,光正房就有21间,附带一个池子。


好友参观完他的大房子,惊呆了,连夸:“诚然,简直可以开运动会。”


这套可以开运动会的房子,花去鲁迅4400块大洋,其中房款3500块,中介费175块,装修420块,缴纳契税180块,安装自来水115块。


4400块对当时普通白领来说,是一个天数。


1927年,有人对北平48个家庭做调查,对象有工人,小学老师,人力车夫。调查显示,他们的平均月收入是15块大洋。一年不吃不喝存的钱也就够缴个契税。


从收入来看,鲁迅是金领,教育部给的月薪是300块大洋,加上他在大学兼职讲课的收入,一个月能赚500大洋,也就是年入6000。


以鲁迅的收入,买这房应该轻松随意,分分钟全款付完便是。


现实并不如此。


族人卖了周家的老房子,鲁迅分得1600块大洋,又借500块才买下四合院。借的这500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按揭,月息一分三厘,鲁迅按揭了3个月。


在北京居住的14年中,鲁迅逛琉璃厂480多次,买书和碑帖多达3800册,母亲北上前,鲁迅每月要寄回100块补贴家用,自然剩不下几个钱。


有一次,母亲劝他买几亩田,鲁迅想都没想,直接拒绝:“田有什么好,还是多买点书!”


谁料5年后,爱买书的鲁迅,再次面临买房难题。


因为兄弟反目,鲁迅搬出大四合院,于1924年购入一个小型四合院,多小呢,也就10间房吧。


“我不想指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


这是1923年7月,周作人写给鲁迅的决裂信。此时的鲁迅,大概是遭了水逆,兄弟阋墙、经济困顿。


人到水穷处,文化人和穷屌丝一样,总想着碰碰运气。1924年4月,鲁迅花11块买了张“上海竞马彩票”。


没中。


第二套房子要价800块大洋,鲁迅找两个朋友分别借了400块,这才付出房款。买房时,钱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至于后院的春色,鲁迅有没有窥探过,不得而知。更可能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作妖。


曾经有法师给鲁迅两兄弟取名,一为长庚,一作启明。真乃乌鸦嘴。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不复相见。



3


鲁迅买第二套房子的1924年,丁玲也成了一名北漂,租住在名叫“通丰公寓”的单间,条件极差:


床是硬木板子的床,地是湿湿的、发霉发臭的地,墙上有许多破破烂烂的报纸,窗纸上画了许多人头。


丁玲那会还没成名,收入很少,后来和胡也频同居,仍旧租房度日。没有见壳找房,没有五七同城,两人又梦想能租到性价比高的房子,只好骑驴找马不断搬家。


他们在西山租过农家院,听得见鸟叫虫鸣,十分美好。房租也不贵,每月9块大洋。


但交通不便,从前车马慢,到市区投稿取钱都慢,二人又搬回公寓,后来觉得接不上地气,又搬去大杂院。


北漂五年,搬家无数。


1929年,小两口转战上海,依然租房。上海的房子比北平贵得多,一开始他们只能和沈从文拼租,住在法租界善钟路一间房,沈从文睡床,丁玲和胡也频睡地板。


鲁迅这时也在上海,被北京四合院掏空的他,没再买房,他的好基友郁达夫,倒是铁了心要当房奴。


郁达夫在杭州旅馆给上海的妻子王映霞写信,告诉她:“《弱女子》卖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这钱可以到杭州来买地皮或房子。”


拿到稿费的第一时间,郁达夫坐上面包车,直奔中介。


对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郁达夫很满意:


“新居在浙江图书馆侧面的一堆土山旁边,虽只东倒西斜的三间旧屋,但比起上海的一楼一底的弄堂洋房来,究竟宽敞得多了。


从北平到上海,梦想着租好房的丁玲,买大房的鲁迅,盖房的郁达夫,联结这些文人和房子的纽带,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安全感”。


鲁迅和许广平提起过买房的原因:


“房子是买来安慰母亲的,绍兴老房子卖去了,买了八道湾的房子,她一向住惯自己的屋子,如果忽然租房子住,她要很不舒服。


孝顺的鲁迅,则是将母亲的安全感,当成自己的安全感。



4


如果鲁迅生活在今天,以他的品行继续当公务员,一定买不起21间房的四合院。甚至,三环内的大平层都够不着。


卖掉老家绍兴的大别野,顶多换北京三环一个卧室。


也别指望稿酬。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毕淑敏祝贺时说:希望莫言能够凭借稿费买到理想中的房子。


生活会把你按在地上摩擦,但不会把你打残。上帝给你一巴掌后,会再给你一颗糖。


让刚需们为买房窒息的帝都,发明了共有产权房、限竞房。


2018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消费降级、限竞房位列其中。


这一年,被看成是北京限竞房的元年。然而,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实现起来有点骨感。


当年福利分房的大门关上,商品房的窗户打开时,还没在单位熬到分房的人,心中奔腾着千万只爱吃草的马。


谁能想到买房可以发家致富呢?


内幕君的牌友说过一句话:众人之所以抗拒新事物,因为他们以为无利可图。


限竞房就是个新事物。


如果这个新事物,摆在鲁迅面前,他会不会接受?十之八九会。


但必须是龙湖熙湖悦著项目,理由如下五点:


首先,鲁迅自己说了,中国人的性情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买不起三环的别墅,距离西三环半小时的限价项目,就是调和的产物。


其次,来自江南的鲁迅喜欢水,买第一个四合院时,院中有一个池子。龙湖熙湖悦著就在水边,毗邻北京“一盘清水”——青龙湖。


作为北京主城区最大的湖,6000亩青龙湖相当于昆明湖、玉渊潭、北海、中南海水体的总和。


青龙湖板块限竞房项目诸多,龙湖熙湖悦著是区域内唯一可观湖的项目,自然是逐水而居群体的首选。


再次,鲁迅买房的最大考量是母亲养老,长城内外,到处霾伏,青龙湖区域的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市区8倍,称得上宜居之所。


此外,龙湖熙湖悦著以“原著”级景观打造:1轴、2廊、3组、5园、9曲、24巷。原著系作品,本是龙湖产品系中的顶级之作,一个限竞房项目,如此顶配也是不多见。


九曲龙园景观,或能让鲁迅找回儿时在百草园玩耍的感觉: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蟋蟀在草丛里弹琴。


最后,自然是因为户型。


拿该项目281万83平3居洋房来说,不仅属于北京普宅标准,契税1%,二套首付只需60%,还跟别墅感极强的下跃产品享受一样的7.5米大面宽,而项目爆款的73平2居洋房则专门配了个居家观湖的大露台,性价比颇高。



5


在北京最新总规中,“行政向东,生态向北、文化向西”将成为城市发展新趋势,青龙湖区域被定位为国际文化生态的创新区,区域将打造一座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洛克菲勒家族是投资者之一。


2010年,史蒂夫·洛克菲勒三世签约时,信心满满对中国记者说:我们要打造下一个达沃斯。按照计划,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鉴于2020年建成。


2017年以来,区域内接连涌进了龙湖、万科、首开、金地、中铁建等大牌开发商,一度炙手可热。


客观而言,目前青龙湖的商业、教育、交通配套有所欠缺。


作家柯灵曾经这么形容解放前夕,房价猛涨的上海:


其实上海何尝房荒,平民虽立锥无地,而达官贵客,巨宅连云,所荒的,是平民没有金条而已。


如果等到一切接近完美,平民的手中,是否有足够的金条?


最近十一个月,北京限竞房的网签均价约为49000元/㎡。龙湖熙湖悦著所在区域,政府限价3.7万/㎡。


鲁迅说过,“我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


青龙湖区域,也许是北京留给鲁迅们的最后一份安全感。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