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先,思创新典型人物家庭:詹天佑、潘振承
来源:家族网家风研究会 | 作者:家风研究会 | 发布时间: 1627天前 | 3247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詹天佑:“铁路之父” 为国富强不断努力

  南粤先贤、“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艰苦的社会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主持修筑了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之孙詹同伟说,詹家的家训是:各出所知,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个家训延续今日,詹氏后人正如詹天佑一样,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为国家的富强不断努力。

  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创造性地解决了工程中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表现了中国工程技术专家的高度智慧,令外国专家十分震惊。京张铁路的成功修建,也彻底击碎了外国专家说“中国人不能独立修建铁路”的预言,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界在世界上赢得了地位,也是中国近代史反帝斗争的一个重大胜利。

  因地制宜 创新“中距离凿井法”

  1905年,清朝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从北京通往西北的交通干线,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当时,有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筑路权,想借此在中国扩张自己的侵略势力。他们认为,京张铁路工程浩大,中国工程师是绝对修不成的,到头来还得靠他们。

  在这种情势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重任。

  修筑京张铁路,以南口到岔道城一段工程最为艰巨。这段路线,中隔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要开凿四个隧道,长达1600多米。

  在隧道工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创造出一套科学的施工方法。他创造性地使用“中距离凿井法”,在隧道中点挖一个竖井,从中间向两头开凿;同时又在隧道两端向中点凿进。这样有四个工作面一齐施工,工程进度可以加快一倍。不到3年,四个隧道就全部凿通了。

  “神迹”设计 “人”字形折返线

  在线路设计上,詹天佑创造性的设计也是闻名国外的。八达岭一带,地势险峻,山高坡陡,如果采用通常的螺旋式线路,不但工程造价昂贵,而且坡度太大,行车危险。詹天佑巧妙地设计出“人”字形折返线,缓和线路坡度。这条铁路建成后,很多外国专家过来参观后,都惊叹这项工程是“绝技”、“奇迹”。

  京张铁路从1905年9月动工,到1909年9月全线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还节余工程费用28万多两银子。

  家族传承 各出所知各尽所能

  外人说,詹家有一个价值连城的传家宝——慈禧太后赏赐的镶嵌着玛瑙的金钟。但是,对于詹家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的传家宝并不是金钟,而是真正鼓舞整个家族的精神,也就是他们一代代传承的家风:各出所知,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曾经自述,“我是一名工学家,我的使命,是以创造性建设,谋求社会进步。”他这种思想在詹家后人中影响至深。

  詹同伟说,他从小就听父亲詹文珖说起很多关于爷爷詹天佑的事。“祖父教育后代,要以国家利益为先,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

 

  潘振承:商行创新 传承百年


  有学者称,中国贸易真正走向世界,是从广州十三行开始。以潘振承为代表的潘氏家族,在十三行长达百年对外贸易中,成为了商行首领。经过海洋贸易的阅历磨砺,潘氏家族敢为人先,主动吸收外来先进经验和文化,迅速扩大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把国富民强视为己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

  潘刚儿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的退休教授,他是潘氏第八代后人,如今已经过了古稀之年,谈起潘氏的先辈和敢为先、思创新的家风,他仍然为之自豪。

  创新思维 使用汇票第一人

  潘振承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十四岁时当上船工,随船主三次登海船到吕宋做生意。随后,潘振承到广州定居,在别人开设的达丰洋行当协理。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初,老板荣归故里,潘振承继承了他的商号名称,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潘氏家族生意逐渐发展起来。潘氏族人一直主动学习多种外国语,以一种友好包容的态度、开放的思维探索当时的商业国际化道路。潘振承不仅有着独具的商业眼光,还始终笃守商业诚信,赢得了享誉中外的盛名,曾被当时的外国商人称为“最可信赖的商人”。

  潘振承经商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同时也不失冒险精神。18世纪60年代,英国东印度伦敦董事部汇票在广州开始使用,这种金融汇划以票据来办理信贷的方式节奏快、效率高、资金安全兑现,潘振承目睹其优点,认为这是个商机,能够促进商号的发展。乾隆三十七年(1772),潘振承将伦敦汇票用到自己商号的国际贸易金融运作上,成为中国人使用汇票的第一人。这个“敢为人先”的举动,使他的商业潜力大增。十年后,美国才开始使用伦敦汇票。

  2006年7月,瑞典仿古船哥德堡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古航道来到广州,在所泊洲头咀码头的宣传栏,就有潘振承画像展出,这是展品中唯一的中国人画像。

  薪火相传 成就百年商行

  传承国际视野的潘家智者不乏人,人才辈出。潘氏后裔中有24人被《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录入,包括潘有度(第二代)、潘正炜(第三代)、潘仕成(第四代)、潘宝鐄(第五代)、潘飞声(第六代),他们都成为自己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与国家命运、家族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学养。

  潘家商行是广州十三行唯一有百年历史的商行,其商品茶叶在欧洲市场售价偏高,但仍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因为他诚实待商客,茶叶质量上乘。潘振承笃守“诚为先、信为本”、“重言诺、重契约” 的基本商业理念。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创新,注重品牌的维护。在当年的潘振承看来,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生命力,无论潘振承还是他的事业继承者潘有度、潘正炜的同文行或同孚行都秉承打造名牌,在国际市场公认为最高品质,获得良好的口碑。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