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地标高良姜
来源:家族网徐闻视窗 | 作者:何强 | 发布时间: 1928天前 | 5433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徐闻良姜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关于批准对徐闻良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6年第117号)
 
  保护范围: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徐闻良姜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函》(徐府函[200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前山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特色:广东省徐闻县种植良姜的历史悠久,据《宋史》和《广东通志》、清《徐闻县志》所记载:徐闻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宫贡品。徐闻县已形成了以龙塘镇为中心,以曲界、前山、下洋、锦和、下桥、南山、城北等乡镇为腹地的广阔的种植区域。其中龙塘镇生产的良姜质地最好,产量高达4000多公斤/亩,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盛誉,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称。徐闻县良姜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及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地标地理】
 
  徐闻良姜喜温暖、湿润,适宜在热带地区种植。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6℃,年降雨量为1200~1893毫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红壤或砂壤土种植最佳。该县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良姜生长,徐闻出产的良姜色泽金黄,气味馨香,含粉率高。种植期为每年的3~6月份,一般在3~4年后才收获。
 
 
 
  古代贡品——徐闻良姜
 
  (一)徐闻良姜的主产地分布情况
 
  良姜的主产地为广东的湛江徐闻、惠阳、东莞等县市,广西的陆川、博白等县,海南省的陵水、儋县、屯昌等县市,此外台湾及云南亦有小量的栽培。徐闻县良姜的主产区是龙塘镇、前山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等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分布极不均衡,龙塘镇种植面积最多(看表一)。徐闻全县良姜种植总面积及干姜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徐闻县龙塘镇是著名的“良姜之乡”,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和全县良姜种植面积的45%和50%。龙塘镇的华林—大塘一带又是野生良姜的分布中心。
 
 

  (二)徐闻良姜种植、商贸及加工情况
 
  徐闻种植良姜的历史悠久。据《宋史》、《广东通志》、清《徐闻县志》所记载:从唐宋起,徐闻已种植良姜,其规模种植可追溯到16世纪初。徐闻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宫贡品,由北宋至明、清数朝几度列为官营产品,禁止商贾走私。1949年至1995年一直由国家统一收购,并出口至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据新编《徐闻县志》记载,1961—1985年出口良姜894吨,1986—1993年出口良姜745吨,其中1982年一年出口良姜达499吨。1995年以后,由于外贸体制的改革,徐闻县外贸公司经营困难,逐步退出良姜市场,徐闻良姜由分散的个体工商户或农户经销。目前,徐闻良姜主要通过本县商人杨大远和山东、福建、广西等地的药商收购,运至深圳报关后经香港、澳门销往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20世纪90年代,良姜曾被加工成一种名叫“神姜王”的饮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停产。目前,徐闻没有良姜加工深加工企业。
 
  【文化背景】
 
良姜村——因姜而得名
 
  良姜村,位于徐闻县龙塘镇大塘村委会的西南部,距离县城大约50分钟车程,这是一个“以良姜来命名,又因良姜而闻名”的村庄。站在良姜村海岸边,遥望对面海南沿岸的轮廓,听着当地人讲起良姜村和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从这里渡海作战的故事,心中不免升起了感慨……
 
      驱车前往良姜村,整个村里依然保存着古朴的特色,而作为良姜的特色之一,村里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良姜。一个村庄何以会用一种植物来命名?原来,良姜村始祖开益公是位算命奇才,他认定这里依山傍水,风水极好,于是就在这里教育子孙和安身立命。
 
 
      当时,在良姜村后冠头岭一带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夹生着一种叶子呈披针形,花背玉白,内瓣金黄带红色放射条纹,结小圆形果子的草本植物,而这种植物的果子成熟后可以吞吃,口感上先麻辣后甘甜。其具有气味清凉,有清热润肺的功效。由于它生长在野外,因此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山姜”。在那个年代,良姜村离集墟比较远,看病就医很不方便。开益公刚搬来时,由于天气炎热,孙子因中暑而全身长红斑,全家人对此束手无策。开益公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一个人跑去挖山姜回来,叫家人洗干净并切成碎片加糖煮水喂给生病的孙子服用。一段时间后,孙子身上长起的红色斑点慢慢退化,而病也好转了。于是,用山姜片加糖煮汤水服用或用山姜碾成粉末加糖冲温水服用,来医治中暑等热毒之类疾病的习惯一直在村里留传下来。直到现在,良姜村杨氏子孙外出远门都必带有一个装有山姜粉末的小袋子或小瓶子,并时常用这些山姜粉末来清热解毒防止生病。此外,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发现,使用山姜的果实,还可以医治因消化不良而闹肚子痛的疾病。
 
 
      因此,开益公觉得山姜这种植物全身是宝,就把此植物视为神物,并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良姜”。为了让子孙世世代代记住它的恩惠,就把村庄命名为“良姜村”。
 
       据《宋史》记载,良姜自宋朝就是朝廷贡品,可见其非同一般。良姜因何被朝廷发掘?徐闻县良姜村的后代子孙杨飞的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苏东坡被贬海南途经徐闻时,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终至体力不支而病倒了。当地的一户村民热情地收留了他,并为他请医煮药,但一连喝了几位医生的汤药都不见好转。他的家人甚是焦急,但却束手无策。这时,一位江湖游医正好经过,听说这种情况后就热心地给苏东坡把脉看病,后从随身的行李袋里拿出刚挖来不久的良姜,叫人帮忙洗净切片煮水给他喝。经过两天的调养,苏东坡的病也就好了起来。
 
 
      苏东坡被赦回朝,北归途经徐闻时,经过冠头岭一带时又购置了一些良姜随身带回。正逢皇上的爱妃病倒了,朝里的太医,多方救治都无能为力,皇帝因而出榜招贤:有能医好爱妃者,立可升官;不想当官的可赏千金。当时举国轰动,对医学知识略懂一二的人都前往应聘。可爱妃一连喝了几位医生的汤药还是不见好转。皇上随即迁怒于医者,大骂他们无能,一连杀了十几位医生,最终一连几天都无人敢揭榜应聘。
 
      苏东坡从同僚那里打听到皇上爱妃所染的疾病与自己在徐闻所染疾病的症状大体相同时,就决心拿出良姜前往皇宫叩见皇上说有良药献上。经过细心把脉之后,他用良姜清洗切片煮水给爱妃喝。经过两天的调养,爱妃的病不仅好了,还食欲大增。原来皇上的爱妃是由于天气炎热,吃东西不注意,导致出现积滞难消,上吐下泻的病状。皇上见是苏东坡治好了他爱妃的病,于是龙心大悦,传旨让苏东坡官复原职,并赠千金。而苏东坡也如实回答了自己在徐闻的际遇。皇上听后,大感兴趣,立即把良姜命为朝廷贡品,并传旨让广东每年朝贡。大概从那时起,徐闻就一直广泛种植良姜。
 
      民国四年(1915年)6月26日,广东巡按公署还批复:“徐闻良姜由官府专卖”。2006年,徐闻良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良姜这种原生产品已成为徐闻县的传统出口特产,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中国神姜王”的盛誉。
 
  【文化积淀】
 
徐闻良姜——自古闻名遐尔
 
  徐闻良姜,味辛,性温,有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是国际贸易市场的著名农业品牌。徐闻县是全国最大的良姜种植基地和出口基地,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据《宋史》等有关资料记载,徐闻野生良姜早在北宋时就被命为朝廷珍贵贡品,民国四年(1915年)也被广东巡按公署批为官府专卖品。可见,徐闻良姜非同一般。
 
 
  一、徐闻良姜,历史悠久
 
  徐闻良姜的种植历史悠久。徐闻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很适合种植良姜。在徐闻县龙塘镇,就有一条村庄自古至今因种植优质良姜而闻名,故取名为“良姜村”。据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记载,本县在清朝前就开始种植。民国四年,广东省巡按公署曾下文批复:“徐闻良姜由官府专卖,私人不得从事买卖活动。”徐闻良姜出口贸易历史也相当悠久,究竟始于何时,现己无法考证,见诸文字记载的始于民国时期。据《徐闻县志》记载,民国初期徐闻生产的良姜远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解放前,徐闻良姜的销购,一般由本地商贩将收购的良姜产品贩运到广州、海口等大城市销售给药材大客商,再由大客商销往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解放后,徐闻良姜产品的出口,一般由县药材公司和县土产进出口公司购销和出口。据不完全统计,1975—1995年全县共出口良姜4210吨。1995年后,由于外贸体制改革,外贸公司经营困难,徐闻良姜出口受阻,一般由本地客商供货给广东省药材进出口公司出口,年出口最多时达7000多吨,出口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洲等国家。近年来,新加坡的一些厂家,每年都指定进口徐闻龙塘良姜,据质检部门称,徐闻龙塘所产良姜含的挥发油、桉叶素、丁香油酚等成份,比其它地方所产的良姜均高出一倍,称徐闻良姜为“中国名姜”。
 
高良姜的品种主要有牛姜和鸡姜两种;良姜的生长期为3年,亩产4000公斤,如晒干、亩产可产干姜1000多公斤
高良姜的品种主要有牛姜和鸡姜两种;良姜的生长期为3年,亩产4000公斤,如晒干、亩产可产干姜1000多公斤
 
  二、徐闻良姜“三宝”
 
  徐闻良姜是名优南药。著名的汉药二天油、驱风油、清凉油、万金油及其它药油的基本原料都是以良姜为主。良姜也被大量用作调味料、饮料、香料、药酒及驱虫剂等。2006年,徐闻良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117号公告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良姜这种原生产品已成为广东省徐闻县的传统出口土特产,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中国神姜王”之盛誉。然而,徐闻地区种植良姜的农民赚到的只是小利,良姜产业所深含的高附加值、高利润还未体现出来,未能真正在发展良姜产业中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在对良姜的专门研究中发现,徐闻除了对良姜进行简单处理销售给客商之外,更有经济价值是深加工良姜,可制作神姜粉、神姜油和神姜王三类产品,堪称“良姜三宝”。
 
  “神姜粉”的制作较为简单,经过加工捣碎磨成粉未泡水当茶喝,以防治热毒之类疾病。徐闻乡村人外出异地时,都会带上一个装有山姜粉末的小袋子或小瓶子,防止应急疾病,这是徐闻人最早利用良姜的原始加工方法。
 
 
  “神姜油”的加工较为繁杂。20世纪80年代,徐闻县龙塘镇有一商人同一户酿酒老板合作,利用制酒的土法,把良姜洗净放进锅炉里煮,采取蒸馏的方式把水蒸汽引流入一个小池中,根据水比油重、油浮于水面上的物理原理,从中提取良姜油,用于泡脚、洗身、解渴和治疗肚子痛之类的一般疾病。制作出来后的良姜油,由于管理不好,销量不大,这种土法提炼的良姜油搞经营了一年多宣告失败。良姜是名优南药,它所提炼的良姜油作用也是非常独特,只是当时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其实,良姜味虽辛辣,但却是美容保健的上佳物品,有着深开发的广阔前景。
 
  “神姜王”的深加工更复杂。1995年,原徐闻县大水桥糖厂组建的徐闻县大华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用良姜制作了一种名叫“神姜王”的天然保健饮料,产品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分析鉴定,确认为其含有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氨基酸及钙、镁、锌、锰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元素。该产品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马忠武和何关福为开发当地特有植物资源找到了一条新的途经,是利用徐闻地区种植的良姜进行了植物化学成份深入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填补了我国第三代保健饮料的空白。这是徐闻对良姜的一次意义深远、影响最大的一次深加工。据一位患有咽喉炎病史的人说,其慢性咽喉炎病正是由于喝了一箱“神姜王”天然保健饮料而治愈的。当时,“神姜王”的名声大噪,宣传广告都进了中央电视台。可是,由于“神姜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条件,像包装罐及一些配料价格贵、成本高,且饮料口感过辣,影响了销路,以及其它客观因素的局限,造成“神姜王”天然保健饮料问世不足一年,就不幸“夭折”而停产。
 
龙塘高良姜种植历史悠久,当地俗谚 “一种姜,二养羊;本钱短,利钱长”。有的村民由于发展种姜和养羊两种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龙塘高良姜种植历史悠久,当地俗谚 “一种姜,二养羊;本钱短,利钱长”。有的村民由于发展种姜和养羊两种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良姜三宝”在徐闻地区只是“昙花一现”,自此后,徐闻县再也没有一家良姜加工厂。当前,政府部门已将良姜深加工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可惜至今还未有任何成效。据了解,良姜是提取皂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经过加工提取的皂素是医药工业中生产激素类药物所需的中间产品,可以合成120多种药物,是制药行业中用途最广、用量较大的主要原料之一,被医药界称为“药用黄金”。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内皂素每年需求缺口达5000吨,并且需求量每年以20.5%的速度增长,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
 
  【品牌建设】
 
  一、徐闻良姜品牌建设
 
  徐闻良姜是名优南药。著名的汉药二天油、驱风油、清凉油、万金油及其它药油的基本原料都是以良姜为主。良姜也被大量用作调味料、饮料、香料、药酒及驱虫剂等。2006年,徐闻良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117号公告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良姜这种原生产品已成为广东省徐闻县的传统出口土特产,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中国神姜王”之盛誉。
 
徐闻良姜种植历史悠久,民国四年(1915年)6月26日广东巡按公署批复:“徐闻良姜由官府专卖”。良姜味虽辛辣,然气质清凉,可入药。其悬挂于室中有避疫之功。
徐闻良姜种植历史悠久,民国四年(1915年)6月26日广东巡按公署批复:“徐闻良姜由官府专卖”。良姜味虽辛辣,然气质清凉,可入药。其悬挂于室中有避疫之功。
 
  在20世纪90年代,良姜曾被加工成一种名叫“神姜王”的饮料,广告都做到了中央电视台,但由于种种原因停产,“神姜王”品牌也因此销声匿迹。2006年徐闻良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注册了“徐闻良姜”地理标志性品牌,获得了大好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品牌意识十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经营品牌的战略眼光和对商标注册、使用及保护的实际行动,重生产轻营销,宣传营销泛力。到目前为止,“徐闻良姜”商标还束之高阁,深藏于经贸局的宝箱中,不经营,不使用。龙塘镇良姜种植和经营大户杨大远及部分徐闻良姜经营大户多次申请注册或使用均不成功。徐闻良姜销往国内各地和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却因其在市场上基本无包装、无原产地标志和商标,只能依附广西、山东等地的中国小良姜的品牌出口,使得其产业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延伸,产业发展局面并没有真正打开。
 
清代以来,高良姜在东南亚被称为“中国龙塘名姜”
清代以来,高良姜在东南亚被称为“中国龙塘名姜” 
 
  二、徐闻良姜未来的品牌推广
 
  近年由于营销信息不畅通、储存炒作和加工深加工滞后,由于印度同类廉价产品大量投入国际市场、欧洲债务危机及国内国际市场上不稳定因素增多,徐闻良姜年销售总量近三年不断缩小。如龙塘镇良姜的年销售总额2009年为3.1万吨,2010年为1.78万吨,2011年为1.02万吨。市场销售总量不断缩小,市场出现了“相对有余”的情形,导致了徐闻良姜种植面积不断缩小,这些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徐闻良姜产业的健康发展。
 
  徐闻县委县政府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徐闻良姜的品牌文化,扩大徐闻良姜品牌的影响力,建立自己的无形资产,将有形的产品与无形的客户价值联系在一起,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把徐闻良姜品牌文化的建设和当地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挖掘徐闻良姜的品牌底蕴,提升徐闻良姜品牌价值,增加徐闻良姜国际影响力。
 
徐闻名优特产:良羌(曾青 摄)
徐闻名优特产:良羌(曾青 摄)
 
  三、徐闻良姜的品牌维护
 
  徐闻县委县政府将积极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专利申请、商标异议争议处理、定点监督采购等方式来进行商标的自我保护,同时加大对徐闻良姜专用地理标志使用的保护力度。
 
野生的高良姜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野生的高良姜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知识链接】
 
  徐闻良姜简介
 
  徐闻良姜产于广东省的徐闻县。良姜又名高良姜、小良姜、海良姜,为姜科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等功效。广东徐闻县是中国良姜生产的原产地,其种植历史悠久。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徐闻良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