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坪,文安楼与一个深藏桐庐群山中的小村
来源:家族网 | 作者:沂蒙山 | 发布时间: 1658天前 | 3950 372 次 浏览量 | 分享到:

 午后,75岁的茆坪村村民胡明君喜欢坐在老宅的天井里,边晒太阳边打盹。

对于偶尔推门而入的陌生人,只要对方不主动询问,他也不去理会,兀自闭着眼,任由他们四处观赏,取景拍照。

老胡知道,那是冲着文安楼而来的。
   

这幢修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徽派建筑,被曾到此小住过的桐庐籍国画大师叶浅予誉为“江南第一农居”,如今则是老胡一家和其他3户村民的住所。

由于老宅外观气派恢宏,又有着浓郁的历史韵味,时常有人前来探访或考察,居民对此习以为常。

亭台楼阁今犹在,山水古韵入画来。

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渐渐消失,当一些古村落徘徊在去或留的十字路口,已然走过700多年历程的茆坪村,从一拨拨慕名而来的游客中看到了机遇。

尊重历史,修复古建,适度开发,让乡愁成为最动人心弦的一种情怀与生产力——这是茆坪村今年定下的新蓝图,也是古村未来的希望所在。

沿着马岭古道拾级而上的游客。 魏志阳 摄

几度浮沉,古村走向何方

从卫星地图上看,南北走向的茆坪村形如一只硕大的元宝,仿佛被谁不经意间斜放在了桐庐的连绵群山之间。

村落始建于宋元之际,现有马岭古道、万福桥、仁寿桥以及胡氏宗祠、文安楼等二十多处历史文化建筑,还有圆柏、香樟、黄连等一批古树名木。

村人以宋代清官胡国瑞为始祖,胡姓亦为村中大姓,约占总人口的七成以上。

据老人们介绍,古时的茆坪人以烧碳为生,卖碳为业。

一条马岭古道,沟联起桐庐与浦江两县的商贸往来;而村前缓缓流淌的芦茨溪,则承载着过往船只,将村里的竹木、柴碳等山货运送至四面八方。

明末清初时,地处水陆交通中段的茆坪村,是各地客商的必经之地和歇脚、休憩的重要驿站,也是浙西地区最为兴旺发达的村落之一。

然而,当历史的巨轮缓缓驶入近代,几经浮沉后的茆坪如今繁华不再。

古建筑破败了,年轻人离开了,村庄空心了,这一切,让45岁的村委会主任方森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同在桐庐县城之内,远有深澳、荻浦的声名在外,近有白云源风景区的火爆在先,古村茆坪,出路何在?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方森源带领我们穿行于村落之中。

踏着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道,只见一幢幢墙面斑驳的老宅,门楣考究,马头墙飞扬,悄然隐藏于秀美的山水之中;发丝花白的几位老妪倚墙而坐,神情安祥,彼此间似在诉说家常里短,又似在回忆如烟往事……

“光这些鹅卵石路,就是前几年村里好不容易说服大家,把原来的水泥路敲掉后又改回来的。还有村里的老房子,原先我们打算统一刷成白色,刷了几幢以后发现不对劲,后来就停掉了。”方森源说,在近年来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茆坪也曾陷入千村一面的困境。

只是,当新一轮城镇建设更加强调对于传统文化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当乡村旅游的热度不断升温,一个新的理念在他心中升起:茆坪要变,但不是在外观上变得更现代,而是要变得更古朴、更接近它原来的历史味道。

三易规划,复原历史味道

作家冯骥才曾说过:“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5月20日下午2时,当来自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青年规划师朱振通及其设计团队再一次走进茆坪时,古村的历史已然被翻到了一页引人入胜的新篇章。

两个多月前,由朱振通主要负责规划的茆坪村整治方案正式获得村里认可,并于4月底开始动工。如今,几乎每隔一到两周,他就要带领团队成员进村了解施工进展。

查看一圈下来,朱振通果然发现了问题:村内新桥头附件的一处还未完工的景观墙上,一颗颗体积较大的不规则石块,取代了现有方案中规定使用的鹅卵石。

“一来是觉得大石块砌起来会更稳固,二来也是因为村里的路面很多也是用鹅卵石铺的,景观墙再用相同的材料,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面对专业人士的质疑,方森源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出了村委会的想法。几番商议过后,双方达成共识:尊重村民意见,修改设计方案,采用他们认为的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改造。

方森源说,正是这种理解与尊重,让茆坪村最终选择采纳省规院的设计方案。此前,村里曾先后邀请过3家公司,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方面的规划设计。

然而,这些方案中存在的破坏性过大、总体风格偏城市化和园林化等问题,都让他们觉得不够满意。茆坪村所追寻的,是那种与村落数百年历史文化传统相契合的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恢复原貌基础上的修旧如旧”。

朱振通和他的同事们是有备而来的。

起草方案前,团队曾多次对村情村史进行调研,访问了大量村民、相关的研究学者和一些曾经下放到村里的老知青,从中归纳出“卵石”、“夯土墙”、“台阶”、“门头”、“栏杆”、“河埠头”等当地特有的乡土语汇,并把它们巧妙融入到村庄规划的设计方案之中。

“比如,紧挨古桥仁寿桥的是幢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3层小楼,一楼是家馒头店,二者的建筑风格不够和谐。结合古村的历史,我们在规划中,把小楼改造成驿站的模样,一楼同样可以卖馒头,作为民风民俗的一种展示,二楼为村民自住,三楼则改造成民宿。”朱振通说,古村的改造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就是要考虑到建筑与村庄气质的一致性。

对于一个成功的古村改造案例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归去来兮,唤醒沉睡乡土

“再过一年左右,这里就将建起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和一座乡村博物馆;那边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园地。”站在村庄南面入口的一片空地上,方森源满怀期待地憧憬着村庄未来的模样。

机遇已纷至沓来。2012年,桐庐县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获批成为全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试点区,富春江镇的芦茨、茆坪、石舍3个村为主要试点范围。

自2013年茆坪村开出第一家农家乐以来,全村目前共有27家农家乐和民宿,不少年轻人因此返乡创业,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今年29岁的胡樱樱就是其中之一。当这位带着青春时尚气息的漂亮女孩腰系围裙、端一碟土菜,出现于村里的古韵居农家乐时,我们不禁好奇,是什么力量把她从车水马龙的宁波拉回到茆坪?

“这家店是我父母开起来的,听说现在村里的游客多了,店里生意越来越好,我和老公去年4月就回来帮忙了!”她这样回答。

而更深层的动因,也许连胡樱樱自己都不曾发觉,那就是乡愁的力量。

即便已在异地他乡生活多年,可一听到故乡的召唤,仍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它的怀抱。“荷花塘前蛙虫鸣”、“陈山坞里巧妇勤”、“上村尽头独幽静”、“下村孩童思起忆”……古韵居一楼落地玻璃窗前的小木牌上,一句句闲睱时创作的小诗,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她的乡村记忆与乡土情怀。

古村的魅力还不止于此。据方森源介绍,目前,“外婆家”、“华宇集团”等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已经与村里达成合作协议,将先后投入5亿元进行休闲旅游与精品民宿的开发;农行桐庐县支行在全省率先推出“美丽乡村专项贷款”服务,对于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提供3000万元信贷支持,茆坪也因此受益,获得了一大笔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对于有意愿发展农家乐的村民,包括农行、农信联社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

39岁的茆坪村村民胡杏娟,两年前想要把家里的老宅重新装修做民宿,后来在朋友推荐下从农行获得了30万元信贷额度。“材料准备好后,贷款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批下来了,不仅可随借随贷,利率也相对较低。”胡杏娟说,她的民宿现有3间客房,可同时容纳70多人就餐,这笔贷款让她抓住商机,成为全村最早经营民宿的一批人。接下来,她还打算扩大经营规模,改进服务设施,让自己的民宿再上一个台阶。

她相信,茆坪将要还予世人的,会是一张独具古典气质的绝美容颜,到那时,定会有更多人竞相前来,一睹风采。

链接:


带您走进江南第一农居茆坪村

    在桐庐富春江镇茆坪村,群山环抱中坐落着一栋鹤立鸡群的农居,清末名士康有为和国画大师叶浅予都曾赞誉其为江南第一农居

    青砖黛瓦,飞檐雕梁,牌坊形大门气宇轩昂,白云源罗盘滩溪水潺潺地从它的背后流过,在朝东南的望月台上眺望远方,重重叠叠的群山尽收眼底,仿佛就是 一幅人来鸟不惊,春去花还在的美丽画卷……凡是到过桐庐县富春江镇茆坪村的人们,都会被这样一栋鹤立鸡群的农居所吸引。遥想当年,清末名士康有为和国 画大师叶浅予都曾赞誉其为江南第一农居

3万银元造起文安楼

  江南第一农居本名文安楼,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系当时茆坪村商人胡儒艺所建。由于胡氏源出于湖南文安,故名文安楼。说起文安楼 的兴建,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胡儒艺之子、现年83岁的茆坪村村民胡宗陶老人说,其父当年以经营竹木柴炭为生,家中生活十分殷实。胡儒艺有一个亲家名叫俞 子联,那时在上海经商,有一年俞子联在上海购买彩票,一连中了3注头奖,发了大财,恰巧胡儒艺要与两个兄弟分家,由于自己没有房子,便向亲家借了一大笔资 金,再卖了一些田地,在山清水秀的茆坪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安楼

      据说当年建造文安楼耗资3万银元,历时3年。楼的整体结构采用明清建筑风格,有前厅、后堂还有左右两厢房,前后厅堂均建有天井,宽大的天井下 面,用大青石铺成明堂,东南面附墙外还建了个风格独具的望月台。厅堂前后上下雕梁画栋,虫鱼花草、风景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彰显着昔日的尊荣。特别是其牌坊 形的大门,制作精美,是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

康有为带来的百宝箱

  茆坪山水风光十分秀丽,文安楼吸引了不少知名人士前来游览。其中清末著名的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就多次到过文安楼。据胡氏后人回忆, 由于康有为与胡儒艺交情颇深,当时康有为变法失败以后辗转各地,曾逃难至此,在文安楼滞留了3个多月,饱赏茆坪的小桥流水、古木澄潭,闲来挥毫泼墨, 作画题诗,临走时还依依不舍。据说,康有为来的时候还带来一只百宝箱,送给了胡儒艺点缀文安楼,里面不仅包括康有为自己的18幅字画,还有戊戌 六君子的书法作品,京剧大师梅兰芳题字并使用过的折扇。其中最为珍贵的是4件半米来高的菩萨雕像,据说原是清皇室珍藏的文物。不过这批宝贝在随后动乱的 年代中,全都烧的烧掉了、掳的掳走了。

  除了康有为以外,一代宗师、大画家叶浅予也多次来过这里。叶老尤其喜欢坐在文安楼的望月台上,面对如画美景写生作画。

名楼能否重现当年妆

  转眼间,江南第一农居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百年的风雨,再加上动乱年代的人为破坏,文安楼现在已经变得遍体鳞伤。楼内许多雕刻精美的 牛腿都被毁坏,上面的人物、动物的嘴脸有些已模糊不清。由于以前没有对其进行保护管理,现在楼内许多木梁都已经开裂,尤其是望月台到了濒临倒塌的危 险。为了保护这幢农居,桐庐县政府已将其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胡氏后人介绍,有许多国内外商人提出要拆掉文安楼,想买走其中的内脏,曾有人出过上百万的天价,他们都没有答应。他们说,如果把文安楼留在茆坪原址不动,进行修缮,然后保护起来,住在其中的6户人家都会同意的,即使条件低一点也没有关系。

  欣赏醉美乡村,唯美景色,了解生你、养你的故土,还有关注乡村的经济发展、生态农业,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您走进江南第一农居茆坪村!


分享:

《家族商业评论》杂志研究员

家本纪·专栏

半粤五风治理智库首席研究员;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广东党建;

《家本纪》融媒体 研究员

查看更多
张韬
查看更多
五风前线
查看更多
这文章我爱看
企业
家电
家族
非遗传承人
匠作
品质生活
非遗与文旅
热点标签